博府智造「自由之劍」無人艦登上荷蘭主流媒體,展現台灣自主防衛實力
2025.09.12 / 2025.09.12
在一個陽光炙熱的週日早晨,於台灣某處隱密湖灣,博府智造(Robuff Technology)自主研發的海上無人機「自由之劍」(Sword of Freedom)正式下水試航。這艘長2.5公尺的灰色無人船,外型雖不顯眼,卻承載著台灣在自主防衛科技上的重大突破。
博府智造執行長陳朋馳(Peng-Chih Chen)表示:「自由之劍目前仍為原型機,但我們預計將於明年開始量產,並投入台灣海軍使用。」該無人機具備高度模組化設計,可搭載100公斤炸藥,或作為飛行無人機的發射平台,並能以6至8艘為單位進行長達48小時的海域巡邏,形成「漂流彈藥網」,有效提升敵方決策難度。
博府智造顧問張鳴遠(Martin Chang)補充:「我們的目標是創造戰場上的不確定性,讓對手無法判斷何處安全、何處危險,進而延緩其行動。」
這項技術與台灣國防部提出的「刺蝟戰略」高度契合,旨在提升中國侵台的成本,使其「每天醒來都覺得今天不是攻台的好時機」。
展望未來:以創新與韌性打造「去中共化」無人機產業
面對中共日益強勢的軍事擴張,博府智造致力於打造去中國化「台灣製」軍用無人船。雖然挑戰重重,尤其在成本控制方面,陳朋馳仍保持樂觀:「我們每天都在為最壞的情境做準備,但也每天提醒自己要保持希望。創業本就是一場信念的試煉。」
博府智造將持續投入研發,攜手台灣產業鏈,打造具備自主性、安全性與戰略價值的無人機系統,為台灣的防衛科技注入新動能。
📣 本篇報導原刊登於荷蘭《De Volkskrant》2025年9月12日國際版,標題為〈Met deze drone wil Taiwan ook in de toekomst China-vrij blijven〉。